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東拼西湊 部會改組四大亂象  

組改後部會大風吹,環資部同時管環評及開發,衛福部「大衛生、小福利」,經濟及能源部「重經濟、輕能源」,科技部「不管科技預算,卻負責核安」,工程會竟被劃分到財政部…,組織改造剛起跑,亂象正在上演。東拼西湊 部會改組四大亂象

「從行政院端出要把部會精簡為二十九個,『二十九』這個數字就不能再變動了!」一位與會的官員說。

由於部會數一開始就固定不能再改,接著大家開始找「哪些部會要被裁併」?原本呼聲很高的僑委會、退輔會,都因為背後有勢力支持而保存下來,沒有族群、選票考量,講政策、沒靠山的公共工程委員會及新聞局,在第一時間就被裁併掉了。

至於被裁併之後的部會相關人員要放到哪裡?「就是大家開始塞啊!東拼一個西湊一個,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部會名稱與實際業務內容『差很大』。」這位官員表示。

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的各部會組織法,已經可以明顯看出把部會打散之後,拼拼湊湊造成的後遺症。

在改造過程中,有兩個部會爭議很少、共識也很強,甚至也得到環保及社福團體的支持,這就是因應時代潮流所設立的「環境資源部」及「衛生福利部」。

但是這兩個部會近來已進入到組織法審議整合階段,由於牽涉到被併入的部會很多、範圍很廣,難度及複雜度很高,導致整個組織法從立院上會期談到這會期,仍處於「喬不定」的狀態。

亂象一:權責混亂
環資部山頭林立,難達共識

一位與會的官員指出,環資部籌備至今,籌備主委已從第一任的蔡勳雄、梁啟源、張進福,一直換到環保署長沈世宏。當時張進福接第三任籌備主委時,有次開會,大家當著他的面吵個不停,搞得張進福很尷尬地說,「我還以為大家都有共識了,怎麼到現在還亂成這樣!」

為何環資部還沒上路就爭論不斷?因為未來的環資部將整併原本的環保署,經濟部下面的水利署、地礦署、自來水公司,農委會旗下的水土保持局、林務局、林業試驗所,退輔會森保處,交通部氣象局,以及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處、下水道工程處等單位。

來自六個不同部會的單位山頭林立,要整合本來就不容易,加上每個單位都希望保留原單位名稱,死抱神主牌的結果,就是在環資部組織圖中看到「水保與地礦署」這樣奇怪的名稱,立委田秋堇說。

另外,未來環資部不僅部會編組人數將超過一萬四千人,掌握的經費超過上千億元,人數、預算、所握有的資源,都具備「天下第一部」的格局。立委蔡其昌就說,環資部包山包海,天上的要管、地上的也要管,甚至地下(下水道)的也要管,天、地、人全歸環資部,這編制簡直就像是過去的省府團隊。

面對這樣一個龐雜的新團隊,要讓這個新組織能夠運轉,需要一位協調能力很強的首長,否則光內部各單位的事情就擺不平了,「決策根本出不了部會大門」!

「而且未來全台灣山坡地、河川、堤岸、下水道、林業等大大小小開發、工程都歸環資部,牽涉到的工程利益龐大,一個風災、水災來,處理不好,部長可能就要下台。」一位官員私下表示。

從環保署草擬的《環境資源部組織法》來看,表面上環資部是把水、土、林都涵蓋進去了,也看似把過去一條河川上、中、下游分屬不同部會管理的問題予以解決。但環保團體認為,草案就是直接把自然資源相關部會全都丟進一個架構,缺乏通盤的思考。

因為以環資部當中人數最多的水利署來說,水利署原本在經濟部轄下,主要負責水資源開發、利用,但環資部的宗旨卻是國土保育,如果這個架構沒有調整,未來環資部可能會出現「左手搞保育,右手搞開發」,雙手互打的情況,「如果這樣,環資部就完蛋了!」現任內政部長、也是防災專家的李鴻源表示。

況且現在水利署的編制有二千三百多人,主要職責是河川下游的治水及管理,但是負責中、上游水土保持、國土復育的水保及地礦署,從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劃過來的人員僅有二百多人。

「台灣山林的問題就是上游濫砍濫伐,破壞得太嚴重。」田秋堇認為,未來若水利署及水保局劃入環資部之後,沒辦法打破原先各自為主的編制,重新思考,設計出水資源署及流域管理署,建立一條河川上、中、下游一貫的管理思惟,一樣解決不了過去事權不統一的問題。對於水利、水保「歸零」重新再出發的想法,現任水利署長楊偉甫也相當贊成。

除了環資部有左手打右手爭議,未來的衛生福利部也面臨外界「大衛生、小福利」的疑慮。

亂象二:架構設計失衡
社福、能源相關人員比率過低

立委林正國指出,《衛生福利部組織法》草案在行政院提案條文第一條的內容就是「行政院為辦理全國衛生及福利業務,特設衛生福利部。」可見衛生和福利是要各占一半,但是從預算及人員來看,衛生福利部的天平卻是嚴重失衡!

以目前衛福部的組織架構來看,旗下六個三級單位,幾乎都屬於原來衛生署的業務範圍,與社福較為相關的,僅有一個「社會及家庭署」。

在人員配置上,衛福部總共是四七○七人,但社會及家庭署僅有一一二人,加上與社福相關的社會保險司、社會救助司以及保護司編制還不到三百人,占衛福部人力比重大概僅有八%左右。

少子化、長期照護和老人是未來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三大問題,但成立衛福部之後,反而兒童局不見了,長照、老人問題也沒受到特別重視….

 

撰文/ 張靜文

【全文請見今周刊830期 】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謝謝!)

 

 


作者相關文章



感恩世新的撫育


仲夏好眠! 3款擺脫濕熱涼感降溫夏日寢具 打造輕盈涼爽睡眠體驗


傳揚台灣契作、與人共好文化 微熱山丘帶你感受回甘的人情味


AI取代不了的工作


AI世代下的親子閱讀陪伴者─貓頭鷹親子教育協會推動共讀25年


GB200需求強勁 聯電組團搶攻先進封裝商機


願望可以被收藏!呂英菖打造沉浸式願望宇宙 願望卡無限公司正式開張


坐擁「小而美」生活圈 「富廣夢溪石」自住家庭首選


ART FORMOSA 2025 全面升級 重返展館 引領夏季當代藝術風潮


改掉5個NG習慣 讓空間乾淨一整年!


感謝僑教政策 讓我們有助人的能力


以善念為創業根本 達勝科技始終走在市場最前端


關稅大限到了 第3季操作策略


拆解主力控盤手法 台指期達人自創心法勝率逾八成


晨昏四季,在家喝茶


怕電費貴不敢開冷氣?台電認證的十大冷氣省電方法


《2025年最新》益生菌到底怎麼選?專科醫師這樣建議!


把「願望」化成卡片 傳遞溫暖與祝福


匯率、關稅大限、以伊戰爭衝擊油價 鎖定高毛利AI股


中東危機衝擊市場

分享至FaceBook

0 comments ↓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Kick things off by filling out the form below.

You must log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