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智邦生活館: 生活話題

機能需求至上!用生活滋味綻放老屋新光華  

編輯 王莉姻|圖片提供 爾聲空間設計

年紀與屋子都會慢慢變老,但人可以讓自己心態年輕,而房子則能藉由設計師的巧思,讓它重新煥發光采。爾聲空間設計陳榮聲 Edwin Chen、林欣璇 Linda Lin 兩位設計師,在國外進修、歷練出一身設計好本事,很能貼近年輕屋主的想法,更抓得住有旅外生活經驗的屋主需求,讓老屋也能隨著屋主展開一篇篇新的生命故事。

Project 1. 環境熟悉而心安,異國夫妻絕不委屈生活

>>絕招:長廊道、雙推門、鋼琴相伴,如同在國外

女主人為了父母返台定居,英籍先生因愛隨行,在將自家老宅重新整修時,更不想在生活型態上讓兩人受委屈,而是希望設計師打造讓他們熟悉安心的生活環境。

簡單的人口,讓設計師以更具穿透感的格局,將老屋做了大幅更動,打造成法式新古典居家。玄關以典型的歐式居家風格,鋪設優雅的藍色進口花磚圖案壁布,打造成美麗的廊道;並配合男主人慣於推門而入的習性,以玻璃格門通往清亮整潔的現代感廚房,一面黑板漆牆寫滿當天食譜,讓料理變得更有趣。

鋼琴是女主人最想和大家分享的寶貝,更希望不管在哪個角落,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因此,拱門式的雙面穿透書櫃,除了可以隨意調整層板擺放收藏,更能引領好友賓客進屋時,感受看到鋼琴的驚喜。主臥同樣以玻璃拉門圍塑,讓琴身琴音時刻相伴。

Project 2. 更動主次臥,調整坪效,生活機能更強

>>絕招:公私領域切割更分明,照料孩子視野佳

同樣的 3 房格局,在主次臥的位置互調、雙衛整合更動後,將原有虛設的廊道納入使用坪效,形成平整的軸線,不但公私領域分明,也得以使用完整的面積。串聯開放的客餐廳型態,有著中島銜接餐桌,以居中對襯的設計,兩側分別通往廚房與書房,坪數雖然縮減,但生活機能更完備。

設計師將原在電視牆後的主臥挪移,改以玻璃折門打造多功能室,只為給小朋友更大的活動遊戲空間,也能改造為兒童房;主臥內移,不但變得安靜,也保有更多隱私性;穿透感的廚房,讓媽媽下廚時也能照料在客廳的孩子。

Project 3. 不是下廚就是看書,打造實用核心餐廚區

>>絕招:餐廚區移至全屋重心,自處待客都滿意

先生是德裔美國人,女主人是台灣人,兩人飲食習慣健康而無油煙,但是好客的他們,生活最大重心就是下廚與閱讀,餐廚區是每天待得最久,也是最美好的交誼廳。原始廚房夾在兩間臥室間,狹長而窄小,設計師將原來入門的客廳位置改造為機能完備的餐廚區,居中的餐桌銜接中島,讓使用的檯面極致擴大,並打造環繞無阻的料理動線。深藍廚具與鮮黃坐椅的對比,在白色的空間裡十分吸睛,尤其對家具、吊燈甚至掛畫布置都十分講究,完全凸顯兩人的好品味。

打掉原有次臥的牆面,改為多功能室,開放的設計與餐廚區相連,好採光得以互相穿透;原有起居室以對襯玻璃格門圍塑,電視更像裝飾,一張舒適大沙發,到處四散的書本,才是他們將國外生活在台重現的真實原味。

相關閱讀

老宅注入年輕靈魂—保留溫度兼具機能的退休宅

老屋翻新前必知3大重點!格局改造、管線重拉、預算分配先有概念,翻新成果才能如你所願


作者相關文章



訂製設計讓空間從陌生到熟悉!異材質堆疊出廳區黃金比例,實踐 23 坪新成屋低調內斂的長期主義


於茶香中領略侘寂之美!特殊塗料比擬窯壁、自由曲線呈現磅礴山水,從五感體驗品茗詩意


專屬你的強運空間:歐式風格客廳設計✕居家風水 3 大秘訣


比輕隔間更彈性!多功能屏風設計,不僅能化解風水疑慮、還能結合收納提高空間坪效


一窺內斂成熟的美式魅力!微調46坪新成屋格局,實現舒適的熟齡退休宅


不到20坪也能擁有三房兩廳!現代北歐宅以柔和色調與精心佈局打造高效生活


3招!把家變成IG打卡韓系奶油風,韓國網美咖啡廳搬回家,裝修秘訣分享~


空間沒變大,但生活多了一層!5 種階梯創造的新平面格局


毛胚屋的極致蛻變:演繹專屬豪宅風範的三種方式


基隆市 50 年老屋重生,化身現代退休宅,創造舒適永恆的愜意生活


童趣感滿滿的47坪日式混搭宅!透天別墅的樓梯,也能成為親子共遊的角落


〔開箱影片〕30坪奶茶色小豪宅,絕美更衣間 + 海量收納中島廚房,四房兩廳優雅美宅


29坪美式風新成屋,通透、舒適與個人化讓人感受歸家的溫暖


新北26坪漏水老屋化身高規格親子宅!混搭風X弧形元素X藝術漆,層次豐富又能住的安心


廚房翻新要多少錢?系統廚具可以局部更換嗎?2025 完整廚房裝修流程與價格懶人包


開闊視野搭配隱藏設計,為55坪極簡現代宅,更簡單舒適的視覺饗宴


填縫劑、矽利康差在哪?磁磚填縫劑百科:材質、顏色、防水性、乾燥時間最強指南!


化身個性宅邸屋主!47坪毛胚屋大改造,打造工業風與文青氣息並存的訂製私宅


3個居家植物園裝修指南,室內種樹、種菜都OK!


新婚、情侶同居生活指南!讓共享空間更自在的 5 個設計提案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