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保純真如孩童的好奇心
大衛麥可國際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師 張紫嫺(Michael)
跟Michael約在中和南華路的一間咖啡館,因為比預定的時間早到了一些,正思索著是要先入內等候還是先打通電話告知一聲時,Michael就帶著爽朗的笑容出現在眼前,鮮嫩色彩的毛衣搭配毛呢短裙,完全不同於平日幹練專業的形象,嬌俏的模樣就像鄰家的小女孩般,踩著輕盈的步伐領著我們進入她口中的「第二個家」。
重整歸零的紓壓小天地
「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家,」在跟相識20年的老闆夫妻打過招呼之後,Michael回到座位上,以感性的語調侃侃而談這個在她心中無可取代的城市小綠洲,「我只要有空就會過來這裡坐坐,發呆放空,因為每天工作千頭萬緒,我需要有一個空間能夠讓我不停運轉的頭腦可以停下來休息,這裡的規劃我也用心參與過,佈置氛圍就跟家一樣,每一個角落都營造的溫馨而不刻意,任一個區塊都讓人可以很自在地窩著,三五好友一起消磨時間,或享受與自己獨處的美好時光。」的確,如她所說,在暈黃卻又不顯陰暗的燈光下,咖啡廳內的每一個客人都怡然自得的散落在各個角落,即使是空間另一端正在進行著採訪與拍攝,也絲毫不受影響。
成為室內設計師是夢想成真
因有著建商的的背景,對房子結構、建材有專業的認知,在尚未踏進室內設計師的工作領域之前,為了精進自己的專業知識,Michael甚至再回到學校進修,研讀室內人體工學及其他美學相關知識,五年前更精益求精去唸了EMBA,但這次選擇的是企業管理,因為唯有透過管理才能將頭腦裡的創意作系統分類之後再運用,提升工作效率;期許隨時鞭策自己往前進,不要安於現狀。或許不久的將來還考慮到英國再進修呢!再加上Michael曾開過學齡前孩童美術教室, 透過畫畫引導他們將心打開,因此讓Michael常想念孩子純真多元的樣貌,她也持續用自己的方式去參與關懷孩童的公益事務,例如今年她參加了由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推出的「狗狗天堂」聖誕劇演出,Michael以演員的身分站在舞臺上,希望透過音樂的傳唱、戲劇的演出,期待在節期的歡慶中,愛與感恩的盼望,可以充滿在孩子、家庭的心中。
以正面能量迎接工作挑戰
因著對自己的要求與高壓忙碌的工作環境,適時的放空讓頭腦袋歸零對Michael來說是很重要的事,除了到南華路「豆Bar」與老闆夫婦聊天解壓之外,若有長假就會選擇到花蓮,那兒也有一棟如同家一般溫暖自在的民宿,提供她一個放鬆的小天地;此外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晨禱,也讓她能充滿能量面對工作,「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雖然買不起那麼多房子,卻可以參與那麼多的空間設計,讓自己腦海中的夢想藍圖一一實現,所以我每天早晨起床就會跟天父晨報,並且一一為我的客戶祝福,藉由禱告跟祈福,讓自己重新注入能量,迎接接下來一天的工作挑戰。」
秉持「三美原則」生活更美好
談到室內設計師跟客戶之間的溝通互動,Michael笑著說:「客戶是我最好的老師,從不同的客戶身上可以學習到不同的事物,他們的要求往往也是對自我能力的挑戰,比方說我有一位長年旅居國外的客戶,他需要一個類似小型博物館又是住家的空間,除了風格要東西合壁,每一個角落也要有畫面有故事性;還有一對夫婦買下了屋樑交錯綜橫的房子,遍尋各設計師卻苦無方法,直至找到Michael經由她的設計巧思,才解決了令他們頭疼的問題,看到夫妻倆滿意開心的笑臉,就是最大的成就;但有正面的回饋自然也會有挫敗的打擊,因為溝通而產生的落差讓業主不喜歡我的設計,這時就是要學習樂觀對面,修正偏差值,讓彼此想法上的落差修減到最小。」Michael也闡述了自己一直以來在工作在生活上秉持的3美原則:「藝術之美、生活之美與平衡之美」,只要「對人生多些包容,對生活多些樂觀,對週遭多些善意」就能讓工作不致成為生活上的苦擔,也能隨時從與旁人的互動之中散播美與善的種子。
box 設計師專業外的樣貌
令人好奇的設計師二三事
工作生活中總充滿著藝術、時尚與最新科技⋯的室內設計師是許多人憧憬的行業,然而要成為一個成功的設計師,從專業技術的學習、美學品味的培養到與客戶、工班的溝通,都是需要日積月累逐步養成的,DECO特別為讀者貼身採訪知名設計師的養成之路與職涯大解密,讓你一窺設計師工作的酸甜苦辣,並為你揭開工作之餘,設計師私底下的真實樣貌。
▲看出交錯綜橫的屋樑之美,Michael將一般人眼中的缺陷轉變成設計上的優勢。
▲結合商空與住家的設計,Michael為長年旅居國外的屋主設計出一個品味空間。
▲參與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推出的「狗狗天堂」聖誕劇演出,
能猜出哪一個演員是Michael嗎?
▲拿著工具筆為客戶描繪出夢想中的家,對Michael來說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在如同家一般溫馨的咖啡館中與老板閒話家常,是Michael的解壓良方。
文= DECO+家 攝影=劉政奕 場地提供=豆Bar
更多室內設計相關資訊請上《DECO+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