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老屋翻新 將「明亮」重新迎入
這屋子已經在陽明山腳下,靜靜矗立了將近40年的時光,儘管歷經多年風吹日晒的侵蝕,外表少了耀眼的光鮮。原隔局因為格局不佳,造成了視覺封閉,窗外光線被零碎隔間阻絕不易進入,是我們初步勘查時最大的缺點,而屋主委託此案時,明確表達未來會用到的機能項目及各項生活需求,其中最重要且迫切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將「明亮」重新迎入家中。
在專業結構技師協助下,方信原設計師於安全無虞的前提中,順利完成了大範圍的格局變更,包括拿掉一間房,放大客廳與主臥室的活動版圖,臨窗的一房拆除封閉實牆,成為輔助客廳迎賓機能,同時導入主要光源的開放書房,並將原先外推納入室內的陽台區塊還給半戶外,讓屋內百分之九十的區域,皆能享有充分的陽光和綠意,滿足屋主最由衷的期待。就機能項目而言,涵蓋全家人生活、交誼、娛樂以及儲物收納所需的功能自然不在話下,不過此案因應屋主宗教信仰而衍生的獨特風格、複合式彈性巧思,也形塑出此案最大特色。為了讓經常在此聚會的教友們,無論人數多寡皆能享受到舒適且自在的空間情境,公領域採視野通透的開放規劃,一口氣結合客廳、餐廳、書房等三大區塊,其中客廳的傢俱陳列,擺脫過往刻板的工整規律,以模糊的邊界概念,更活潑地納入書房及餐廳,其聚落式的安排除了可供小組討論交流,亦能滿足舉行大型聚會的特殊時段。
此案所有空間連續面的設計,包括材質、色彩力求簡潔大器,透過前後呼應的線條語彙、單純元素如特殊水泥,木地板的運用,牽引視覺感受大空間的氣度外,豐富機能亦能隱藏其中,落實「型隨機能」的現代美學精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玄關入口主題牆的設計,滿佈壁面瀟灑的英文字串,內容是充實內在性靈能量的祈禱經文,選用特殊水泥鑿字方式處理,既是因人而生的視覺藝術,亦表達出屋主對於信仰之堅定。整個空間調性除了延續低調、大無為的精神,也流露出對於住宅自我風格的傳神表達。空間的本質與使用者的特性息息相關,而特性是多元化的,好比此案的硬體規劃部份由設計師主導,但最重要的內在思惟,則是以屋主的虔誠信仰主導該案大部走向,因此我們可以說:屋主生活中的一部份,成就了該案的美學特質,也誠如屋主所言:「主的庇佑,榮耀了這整個家。」
作者|DECO+家 空間設計暨圖片提供|瑋奕國際設計、C & F 藝術研究工作室
更多室內設計相關資訊請上《DECO+家 www.decoplu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