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老屋 找到過生活的方式
台北、高雄到台南,一對夫妻隨著工作在城市中移動,從忙碌的步調到緩慢的節奏,相同的充實生活,不同的豐富視野,轉眼間Karen與先生已經在台南入住四年多的時光,逐漸習慣太陽的熱度,巷弄間溫情的話語,早先還是個租屋族,去年終於在孔廟附近,33年的老公寓內,打造屬於兩人三隻狗的生活樣貌,Karen並戲稱自己的住宅是黑色版的北歐風居家,溫暖卻有個性。
從租屋到購房,Karen一開始就鎖定孔廟附近的老公寓,看準周遭的機能環境,而在每日六點之後附近巷弄喧鬧聲逐漸歸於寧靜,不吵人居住品質,讓她入住至今都相當滿意。其實在購入老房之後,Karen(dearcaren.pixnet.net/blog)也相當頭痛,畢竟建築老舊,有太多物件需要汰換,希望能有更多符合需求的機能條件下,找到台南當地知名有方公寓的設計師潘俊元為她進行改造規劃,本身也相當有想法的她,做了數十頁的設計功課,在專業的方向導引下,夢想中的居家逐步成型。
黑色鐵件營造的生活溫度大量的裸露與原始牆面,搭配上工業風的物件擺飾,是Karen一開始的風格設定,不過當天花拆除後才發現,原來牆壁已經被刷過色,少了原本的水泥色調,於是改變方向,成為黑色鐵件框架為主題,搭配櫸木特製的開放式木櫃,
並請設計師大量拆卸原本牆面,以打開的方式,串連前後兩端的光線導引,將全家的中心位置放在餐桌區域,訂製大面積的木頭桌,同時也是Karen的指定家具,這裡不僅僅是吃飯的場域,也是朋友來聚會歡樂的地點,或是她使用電腦的工作桌,凝聚多重機能的可能性。而喜歡下廚的她更強調需要設備充足的大尺度廚房,和餐桌幾乎是一比一佔坪呈現的川字型下廚區域,緊靠陽台,有著光線的充足照耀,她說著,「廚房和餐桌的大型尺寸,當先生回到家,可以馬上端出熱騰騰菜餚,吃一頓心滿意足的晚餐,就是我最幸福的狀態。」
穿透的視覺動線同時延伸到臥室與客廳的界線,公領域和私密的臥房中,以黑色格子鐵件搭配玻璃,形成高度的透視感,這也是來自Karen的創意,「因為家中也只有我和先生兩人,希望空間寬敞舒適一些,就利用我喜歡的元素來變化,特別是鐵件的處理,連陽台上的防盜窗,也是透過鐵窗上白漆,請師傅特意製做成老鐵窗的花樣。」採訪過後,於是發現,一個居家的構築,不在乎房子的豪華程度,而是居住者願意花幾分心思投入,而Karen的家,就是我們覺得幸福滿分的好感生活。
更多室內設計相關資訊請上《DECO+家 www.decoplu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