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味覺一次到味 高雄倉庫裡的另類用餐風格
此次案例便是到高雄轉戰空間運用,透過工業風設計為主題,不同於在地人所習慣的一致性商業設計,大膽的呈現場域本身的赤裸狀態,讓餐飲空間擁有截然不同的新面容。負責這次空間設計的專案設計師程祥,首先將貨櫃的設計概念轉化到建築體,修復原本具有三十年以上歷史的老房子,大量利用鐵皮板,形成區間格狀的長方形體,從遠處看來就好似倉庫一般的堆疊空間,搭配上紅色古老磚牆的運用,延展出強烈的原始感。
持續不間斷的原始風貌建築本體之後,維持一貫的工業風格設計,從入口處的一樓空間展開,地面建材以能夠展現原始質樸的水泥粉光鋪陳,灰黑色系的主體,不同於傳統的明亮思維,強烈的冷調印象,一改餐飲空間的用餐氛圍,並且為了復刻塗鴉的隨性印象,設計師也在此加上細節巧思,利用噴漆字樣,寫上「I’m HUNGRY」與黑色線條引導,開啟探尋美食之路的前導。
而這裡並大量減少主燈的運用,而是以間接燈光的照明為主,暈黃的光線折射,反轉出一絲溫暖的光輝,多了些工業裡的人文氣息,少了沈重色彩的黑暗感,進而讓人更想持續一窺內部空間的設計。
豐富表情的牆面藝術步上梯面,進入主題場域,專門販售燒烤食材為主的餐廳,回歸到如鐵工施做的工廠直擊場景一般,是烹烤食物的餐廳,反其道而行的以獨特性的創意展現。
設計師保留一部分還可以使用的牆面,另外則重新加設紅磚牆面與漆料塗裝,讓新舊交融之間,產生微妙的復古和諧度,而其中更特別的是,設計師並四處收括回收木棧板、鐵桶…等可重新再利用的材質,捨棄新的木頭建材,以舊有的元素拼貼出牆面的不同風景,雖然耗時耗力,卻能直接反映出老建材的獨特魅力,透露出淡淡的溫暖氛圍,鐵桶則是運用在餐桌下方的支撐柱體,清洗之後再運用,老舊的使用刻痕,在上頭為時間留下記憶,重新用於場域之中,別有一番新意。
而另有一個位於用餐區的區塊,則是保留凹凸不平的原貌牆面,其中還加入年輕語彙的創意塗鴉,先在電腦上構思圖騰,透過趣味的幽默描繪,展示於牆上,如同巷弄街道一般的粗獷設計視覺,而店內的招牌LOGO也同樣如法炮製一般,噴漆在入口處的牆面上,滿是創意的元素不斷出現。喜歡利用牆面創造豐富表情的設計手法還不止於此,牆面上持續出現各種裝置元素,包括輪胎、鐵鎚、板手、水平儀、水泥鏟…等一般施做工廠會見到的必備器具,在這裡則轉化成為牆面裝飾,如同藝術品般懸掛陳列,為用餐時添增一股另類的藝術品味。
除了立面的風景,針對家具燈飾的使用,設計師也以鐵製產品為主,加入高腳鐵椅、單人餐椅、復古燈飾…等,籍由不同色系來延續本身的鮮活魅力。整體展現的不只是單一的用餐環境,更是一種結合特殊風格的強列印記,跳脫制式規範,帶來新風貌的工業嘗試。
SPACE DATA
座落位置|高雄
建築形式|商業空間
空間坪數|83坪
室內格局|接待區、等待區、用餐區、後台料理區、辦公室、洗手間
使用建材|紅磚、噴漆、水泥粉光、回收棧板、鐵件、鐵網
更多室內設計相關資訊請上《DECO+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