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家徒四壁 悶格局
作者:幸福空間
生活在這都會叢林之中,許多人一下了班或是遇上假期,總愛向外發展、趴趴走尋找一些新鮮事,而無法安分做個蝸居族,事實上,想要讓家人和自己的心乖乖地定在家裡,進行居家規劃時不妨反向操作,將戶外好景致搬進居宅空間,讓視線隨處都是好風景,待在家的時光自然也能充滿了無盡樂趣。
《步驟01.引景入室》 開扇窗 就對了!
首先,想要突破「家徒四壁」的窘境,如果先天條件許可,就開扇窗吧!
除了基本款的鋁窗、推射窗之外,帶有美式風格的百葉窗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在開窗位置的選擇上,除了常見的客廳、臥房,如果能留一扇給閱讀空間,讓窗外綠意自在伴讀,也能為居家時光大大加分。
《步驟02.框景成畫》 室內、室外皆好景
如果因建築物棟距過近、或室外景觀不佳等狀況,而無法成立開對外窗條件時,這時又該怎麼辦呢?
設計師劉國堯 面對這樣的棘手問題,則有如下幾種配套新解!
牆即窗 窺探空間景深
引景之外,讓視野得以充分延伸,創造寬裕的開闊感,是開窗的深層意義。因此,在居家空間內不妨找一片主牆,拆除原本傳統實牆的封閉,局部性跳綴入穿透性材質,如清玻或有色鏡面,透過色彩變化創造出隱性互動,亦是一種現代風格畫作。
創造高低落差 採光又框景
另外一種可能,便是窗景面幅充裕,但只能針對單一場域進行分享,這時,不妨在空間內創造出高低落差,透過地景層次的變化,把原有窗景與採光悄悄變成第二空間風景,就可將先天優勢發揮到最佳效果。
隔間帶景 清透延伸
如果,還想要再加大框景範圍,最豪氣的作法就是直接以玻璃元素代替隔間牆面,搭配通透的拉門造型,讓生活場景與居住者一塊兒變身框景主角,呈現動態的精采。
若是有隱私考量,不妨加裝簾子或窗簾軟件,必要時可遮掩公領域穿透而來的目光,成為空間中的彈性畫景。
《步驟03.層次梳理》 造型加載 完全除悶
(此為3D合成示意圖)
當引景和框景條件都處理完備後,便是後續性的修飾表現,像是以玻璃材質作為隔間牆面,可以加入格狀或不規則幾何等造型,讓大景變身塊狀小景,創造出拼接般的想像。
(此為3D合成示意圖)
對於層次和視覺豐富度,如還有更挑剔的要求,異材質搭配也不失為一最佳選擇,元素組合更可將風格做出更到位的詮釋。
想把好風景帶回家,這些方法你學會了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