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薪資44K!!
根據昨日經濟會主委劉憶如透露,99年度國人平均薪資水準將可望達到4萬4千多元,比金融海嘯前還多29塊,並創下歷史新高!劉憶如是在昨日聯合報系與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之「2011經濟投資展望論壇」中以「全球經濟新變局下的台灣」為題進行專題演講時,提到以上數據。過去10年,國人平均薪資只以每2年新台幣約一千元的速度緩增;去年遇到金融海嘯,甚至還倒退5%。不過今年國內景氣快速回溫,今年全年國人平均薪資可望達到4萬4,453元,將創歷史新高。不過劉憶如也談到,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結構重新洗牌、開始出現變化。在此大趨勢下,台灣經濟必須轉型為出口與內需並重,且內需不只是台灣,而是包含整個亞洲市場。薪資水準增加,全民購買力應該會提升,能負擔的房價水準也會拉高,這是標準的經濟理論。不過,近年所得(貧富)差距拉大,加上稍早政府又拉高貧窮線,年度平均薪資提高,恐怕仍將落入平均值的盲點,和庶民感受有相當程度落差。台灣低收入者增加,政府必須提高貧窮線基準,將救助經濟弱勢者的最低門檻拉高;同時間,台中港卻一次輸入上百上千輛單價動輒千萬以上的高級轎車,且全數名車有主。這樣的嚴重反差,也能在近年房市中看到。屬於內需產業的房地產市場,今年也是紅通通;不過這兩年房市活絡,內需貢獻度卻很有限。大台北房價持續飆漲,有些超高單價者甚至出現銷售秒殺,但同時間價格較平實的地區,卻沒有出現類似的榮景。這中間差別,在於誰來買單。住展企研室觀察分析,大台北房價持續上漲,是靠題材炒作及資金熱錢湧入,因此買盤中,投資置產客及台商的比例頗高。同期那些房價漲不太動,交易也不算熱絡的區域,則是靠本地需求,特別是首購者支撐;消費『結構』的差異及改變,正是國內房市『城鄉差距』日益擴大的關鍵。劉憶如在演講中提到,在『結構改變』的全球經貿未來中,明年正式生效的ECFA將扮演重要角色。台灣藉由與對岸建立新經貿互動關係,重返全球經貿舞台。當然有利整體發展;回到國內,面對外部結構改變,內部其實已有若干變化,大台北房市的消費結構即是如此,貧富差距擴大更是源自於此。此一發展的結果,就是讓社會財富分配天平,更嚴重地傾向資產階級一方,低收入者增加、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庶民相對剝奪感愈來愈深。值此全球經濟版圖洗牌、結構改變之際,政府不能只拼出亮麗的經濟數字,而是其他相關制度,都要同步改革,而首先要做的,是讓租稅制度真正、重新具備財富重分配的功能;如此這般,房價漲勢才能趨於合理,平均薪資成長的果實才會全民共享,而非只是帳面數字,和庶民實質感受有相當落差!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