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 請從經濟面下手解決
三黃一劉當然是打不到的!被政府鎖定的房地產投資客「三黃一劉」,近來成為話題焦點,尤其在劉媽媽用一坪200萬元的天價標下帝寶之後,這些專業投資客的投資行為,更加受到矚目與關切,並成為立委點名的目標,以及國稅局查稅的首號人物。台北市國稅局及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聯手徹查,結果根本查不到這幾人在北部地區擁有大量不動產,完全束手無策;但是根據房仲業者說法,這些專業型投資客,手上同時擁有可掌控的戶數,都在百戶以上,而且甚至是房仲業者市區房屋買賣的重要來源之一。由此可見,他們擁有上百戶房子的事實是存在的,只是稅務單位查不到。當然是查不到的!別說現在在打房,過去尚未進入打房時期,他們早就運用各種方式在避稅,更何況今年第一季開始放出打房訊息,更讓這群高度敏銳的投資客,早就將持有不動產做適當分配處理,現在已經12月了,怎麼可能查得到。如果政府對市場的敏銳度,有這些投資客的一半,或是像選舉一樣用心,就不會落得現在難以收拾的場面了。打房一籮筐,數都數不完,今天各大媒體佔盡版面,包括土地公告現值,不限一年一次、房屋高頻率(三次)轉手加課重稅、財政部研究擬課資本利得稅、買屋一年內後出售擬加課土地交易稅、年底可能升息半碼、立委促以市價課徵移轉稅等等。住展企研室認為,全體重課持有稅不盡公平,應該要依市價區分課稅等級,再調整課稅稅率,不然這些稅額,遲早還是會被轉嫁到買方;重課移轉稅,也是要分為短期投機客及長期投資客,房價大多是短期投機客所引發的,如何能從他們身上課稅,甚至與登記制度、預售制度有關。政府一直打房,成效卻不如預期,只有台灣政府這麼低效率嗎?當然不是!看看鄰居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一樣為高房價所苦,一樣在煩惱游資過多的問題,一樣被批評打房之後,房價還是持續高漲,難道這些亞洲政府的政策能力,都這麼脆弱不堪嗎?當然不是!高房價並不是點單的單一因素所促成,投機客只是”助長”,是標不是本;稅率低、稅基小,更是巷弄等級的問題,真正的源頭在美國,這些都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後遺症。後遺症之一,各國政府為救世大量印製鈔票,種下通膨危機,資金浮濫,遊走中大多選定亞洲,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統計,今年第二季底止的一年內,就有總計6,000億美元外資流入亞洲,這些錢要往哪裡去?後遺症之二,金融海嘯之後,各國民眾對金融商品噤若寒蟬,碰都不敢碰,黃金、原物料的可控性更低,更不敢貿然投資,所以最後這些錢,萬法歸宗,就都只有一個方向,房地產。再加上亞洲各國本來就是全球外匯存底最高的區域,本國的游資部位本來就很高,再加上這些從歐美游進來的外資,一股腦全往房地產去,房地產價格不漲也難,說穿了,這些短期投資客,只是嗅覺敏銳聞到投資氣息,迅速進入市場隨波起舞罷了。要解決高房價問題,還是要從金融面著手,長期被低估的台幣,要如何逐漸回歸到應有的軌道;投資資金要如何轉化為生產,而不是高度集中房地產;利率要怎麼升、匯率要怎麼動,這些才是最根本的元素。如果,這些根本性的原因沒有被解決,再怎麼打房,即便有效也只是短期效果,長期還是回流到房地產的。原因很簡單,就先問問自己,如果你現在有閒錢,會不會拿去買大台北的房子?答案就在自己身上吧!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